10月17日消息:推开诊室门,只见医生坐满了诊室,外科主任、内科教授、放射诊断专家……八九个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诊治一个病人,给出最佳诊疗方案。本周二,瑞金医院启动胃肠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这是该院第15个多学科联合门诊,至此,瑞金医院形成本市最多的多学科联合门诊群。明年,该院还将拨出专项资金让这种新模式以制度形式确立。如此“大动作”不仅是为了方便患者,更是为了“对接”医院在攻克疾病诊疗难题时的新探索。
改变挂号传统,提供一门式服务
最近,63岁 的老涂总感觉腹部间歇性胀痛,当地医院病理活检提示:胃角中分化腺癌(即晚期胃癌)。当地医院催着老涂赶紧手术,可突如其来的癌症诊断和手术计划让老涂疑虑重重。
先手术,还是先化疗?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才不至于错过“最佳治疗机会”?如果去其他医院看病,又该挂什么科?这是患者通常会面临的艰难抉择。并且,医院还存在着这样的“潜规则”:首诊科室将对就医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挂外科,外科医生会向病人推荐手术;挂内科,医生则会推荐化疗。”一名医学院教授就向记者感慨,传统就医模式下,科室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看病,却未必适合患者个体。正是为了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和折腾,一些大型三级医院开始转变传统单科挂号模式。
焦虑的老涂找到瑞金医院消化科,科内医生决定向医院提出“多学科联合门诊”申请。多学科联合门诊中心接到申请后,在评估病例、整理病例资料后,迅速组织相关科室专家。本周二下午2点,老涂挂了一个号,就让胃肠外科、消化内科、放射科等科室的专家围坐在一起讨论他的病例。
30分钟左右的激烈讨论后,医生们得出结论:明确胃癌诊断,但考虑肿瘤较大,侵犯周围组织可能较大,盲目采取手术无法延长生命,建议采取姑息性化疗;同时,各学科专家仍要密切评估患者,若化疗对该胃癌有明显作用,使肿瘤分期降期,患者可获得根治性胃癌切除的机会。
“这不是一个愉快的结果,但却让我稍许心安。”老涂这样说。这是瑞金医院胃肠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接诊的第一个病人,今后每周二下午,胃肠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会准点开诊。
以器官为磁石,聚拢学科群
此前,瑞金医院已有14个多学科联合门诊,为让有效的医疗资源真正用于有需要的患者,它们均采取申请制,即通过科室医生推荐、病人自荐等形式挂号。
张秧儿是多学科联合门诊(疑难会诊)中心的专职护士,负责收集申请,通知专家召开联合门诊。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对一件往事念念不忘。几年前,她见一个老太太坐在医院楼梯口垂泪,就上前询问,老太太拿出一厚叠病例:“你看看我这个病还有什么科可看?我已经看了5个科,还没查出是什么 毛病。”
老太太的苦恼折射着过去三十年医学遭遇的“发展极限”——学科发展越来越细,医生们在各自领域走得很深,取得许多重要发现,但也带来一个问题:科室间的壁垒越筑越高,医生对本学科之外的知识掌握得越来越有限。
“过去以单学科治疗为主的模式随着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深入逐渐显露缺陷,如今,任何单科医生不论知识面多广,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的诊断治疗,多学科联合诊治是大势所趋。”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说。
2007年,瑞金医院在普通门诊挂号之外设立了一个“特区”——疑难疾病会诊中心,聚集起多学科专家的联合门诊由此诞生。
组织多学科会诊时,医院注意到,有些疾病比较集中,比如胸腔疾病、甲状腺疾病、胰腺疾病等。以这些器官为磁石,它们已聚拢起相对固定的学科群。医院决定以此为契机,将成熟的器官学科群发展为全新的多学科联合门诊。很快,瑞金医院在全市推出首个乳腺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此后,甲状腺疾病、胸腔疾病、胰腺疾病等多学科联合门诊陆续出现。
与此同时,中山医院、肿瘤医院等本市其他三级医院也开始探索这种全新的看病模式。
总结病例,探索疾病诊治新方法
上海大医院的这场内部改革,正踏上了国际诊疗新潮流——MDT模式,又名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推崇以交叉、整合、集中的诊疗模式,最大程度地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为让MDT模式在瑞金医院生根发芽,医院要求每个联合门诊必须“固定时间、地点”,用朱正纲的话说,“医生不能有空来,没空就不来”。事实上,此前有些医院推出的“多学科联合门诊”,确实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偶尔举办一两次,没有固定时间 与相关的挂号机制。
有人提出的解释是“中国医生太忙”。目前上海的综合三甲医院,日均门诊量大多破万,医生日均要看七八十个病人,诊疗情况与业绩挂钩。如何促使医生有动力参加“联合门诊”?目前,瑞金医院的做法是将此列入绩效,并与医生职称考评挂钩。
一名参与胰腺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的教授告诉记者,“如今的传统门诊里,大牌医生都在看常见病,这显然难以发挥三甲医院的作用。而在联合门诊,医生可以定定心心看些疑难重症。”一名副主任医生告诉记者,联合门诊的氛围很吸引人。“会诊最怕排资论辈,一个老教授先发言,说好观点后,其他人都噤声,但在联合门诊,强调说风险,说反对意见,提倡交锋,这让患者真正能获得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也让医生受益。”
截至今年9月,瑞金医院多学科联合门诊已接诊患者3000多人,医院在临床随访总结中发现,经多学科诊治的病人住院天数缩短,治愈疗效也更好。朱正纲透露,医院明年将加大临床型科研投入,“这笔经费不是用于实验室,用于小白鼠,用于基因研究,而是要扶持临床诊治经验的总结,建立病例库,推动多学科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