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本是传统的招聘淡季,特别是7、8月份,天气炎热,用人单位也不愿意过多地在这个季节招聘。而且,经过了热热闹闹的春季招聘阶段,一般单位内部调整基本确定,空缺职位也基本已经招好。然而记者8月17日获悉,下半年开始的1个多月以来,锡城的职场同样一派火热景象,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电子招聘大幕前天天人头攒动,新区每周三场招聘会,求职人数过万。南长区7月以来新增就业人数也比去年增加三成以上。今年这火热的夏天,俨然成了“跳槽季”。
◎背景
求职者:三场招聘会人数过万
用工方:招工淡季急“挖角”
记者了解到,时下新区人力资源中心每周“一大二小”3场招聘会,求职者保持在1万人次左右,南长区7月以来新增就业人数也比去年增加三成以上。
而另一方面,招工单位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今年夏天的用人单位确实不少!”一家民营职介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夏季是传统的招聘淡季,特别是7、8月份,天气炎热,用人单位也不愿意过多地在这个季节招聘。而且,经过了热热闹闹的春季招聘阶段,一般单位内部调整基本确定,空缺职位也基本已经招好。表面看起来,在这个阶段跳槽或者求职找工作的话是机会少了很多。但是,正因为是招聘淡季,所以用人单位如果还在招人,那么说明他招的这个职位是急需用人的。
一家外资公司17日就发出了近40个职位的需求,分厂厂长、工程师等中层以上管理、技术类岗位占了绝大多数。据了解,在锡已有6家工厂的这家公司此次推出众多岗位,是为了加大航空零件、医疗零件和高速列车零件的业务拓展而储备人才,时间上比较紧急,对求职者的要求也很高,相关工作经历和出色的业绩必不可少,因此摆明了是准备“挖角”的。
◎原因一
高温“憋”出职业情绪“中暑”
连续高温日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家的工作状态。很多人容易在天热时诱发焦虑,而此时的承受能力变得比较差,在这种烦躁的情绪下,往往容易作出冲动、糟糕的决定。
来自某保险公司的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就很郁闷。她在保险公司做外勤,学了四年信息工程的本科生如今去拉保险单,每个月赚来两三千元钱,不仅家里人觉得
没面子,她自己心里也很不情愿。近来天气这么热,一个女孩子为了做业务要顶着太阳四处跑,一天下来真是筋疲力竭!有时一想到要看客户的脸色,还得讨好他们,她越想越烦躁,越想就越有义无反顾要辞职的冲动!可是,让她犹豫的是,辞了职后又该去哪里?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无独有偶,在新区一家台资企业工作的姜小姐也遇上了同样的问题。
刚毕业的姜小姐应聘谋到了一份厂长室助工的职务。待遇不错,厂长室助工的头衔听起来也很有面子,然而姜小姐上班之后却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竟是如此遥远。姜小姐家住河埒口,公司则在硕放。为了搭上6点30分发车的唯一一班厂车,她不得不每天5点起床。加之厂车还要接沿途的其他工友,这开开停停,仅仅耗在路上的时间就要近2个小时。
天不亮就得急急匆匆赶厂车,气候炎热还要坐半天车才能到公司,这还没上班,姜小姐的心情就坏了一半。“新员工必须先到基层锻炼三个月。”应聘时承诺的职位是厂长室助工,但作为一名公司新人,姜小姐却只能从公司的基层部门质保部干起。
质保部的工作节奏很快,刚上手的姜小姐一时间难以适应。虽然硬着头皮完成了女上司交待的工作,但对工作流程还不是十分熟练的姜小姐时常因为速度或是质量等种种问题遭到上司的责骂。
这大热的天,好不容易才赶到公司,做什么事都要看上司的脸色。公司的管理也是近乎于苛刻的严格,上班时间除了呆在车间哪都不能去。原本就对下基层心存不满的姜小姐对自己的工作愈发厌恶,情绪也是越来越烦躁。最终,忍无可忍的姜小姐在与上司大吵一架后,毅然提交了辞职信。
◎对策
企业管理者要善于疏导员工心理
据了解,由于工作紧张程度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夏季患上严重“职业情绪中暑”的上班族越来越多。“气温过高、过低,人的情绪都会产生波动,大脑调节不过来,就会产生烦躁、抑郁的情绪。”市精卫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振和表示:特别是整日待在密闭办公室里,成天对着电脑的白领人士,对这种夏季特有病症更是深有体会。这些白领人群平时工作压力大,烦躁的情绪会加重,从而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发脾气、失眠等。“职业情绪中暑”一般表现为,一到办公室就心情烦躁、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工作缺少兴趣。虽然轻微的“职业情绪中暑”症几乎每个职场人士因为气温的原因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但是结合各种因素,严重的“职业情绪中暑”情况会影响到工作,给工作带来失误,也会造成人际关系恶劣。情况极其严重的一些人就会出现不想工作,不考虑后果打算辞职的情况。
那么酷热的夏天,白领人士应当如何自我调节,避免“职业情绪中暑”呢?周主任表示,在高温天气下,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避免因恶劣的天气影响情绪,进而把不良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其次,公司也需要对员工多一些人性关怀,在工作中发现有情绪的员工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而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使得事态更加恶化。最后,白领人士自身要善于自我调节、自我减压。在饮食和娱乐方面多下一点工夫,都能起到排解压力的效果。当然,对于工作节奏较快的白领们来说,充分的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
◎原因二
有些跳槽是被“逼”的
对于最易跳槽的人群之一高校毕业生,人保部门前段时间做过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市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是找到工作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到满意度高的工作,许多大学生往往就业时间不长就离职后再择业,究其原因,高校毕业生往往承载了家庭的希望,就业期望值较高。目前,江南大学工科学生起薪2200―2500元/月,文科、管理类学生起薪1600―1900
元/月,其他高职院校类专科类学生起薪1300―1500元/月左右,而一些中小企业、私营企业起薪标准较低,难以达到毕业生的要求,再加上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导致高校毕业生将之作为“先就业再择业”的跳板,形成了高离职率和高流动率。
与此同时,进入我市的劳动力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转变,传统的依赖于低成本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加上劳动者就业诉求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分割、人才同质化竞争以及部分企业用工理念的缺失,形成了企业员工的高离职率,部分代工型企业的普工月流失率达到10%以上,部分服务外包、高新技术企业一年后的人才流失率达到20―30%左右。
为此,对于最近出现的才市淡季趋旺,求职者热衷跳槽的现象,人力资源专家认为,有背后深层次的因素,“情绪的原因或许是根导火索。”
◎对策
“跳”要抓紧时间更要考虑清楚
无锡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对上半年前去求职的人员作了分析,发现60%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的多为技术管理类工作,而他们正是跳槽的主力军。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应届生,基本都是这一类人群在“骑驴找马”。对此,人力资源专家表示认同,因为高温的关系以及大家都认为求职机会少打算过了夏季再跳槽或者求职的想法,所以,这个阶段应聘竞争者会比平时少很多。当然,不是鼓励在夏季盲目跳槽或求职,前提是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准备跳槽的话是否真的需要跳?要跳的话要跳到哪里去?怎么跳?求职的话,找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不适合自己?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些都必须先明确的,而不是盲目地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