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县一名大学生“村官”因年度考核不合格,被县政府辞退,由此成为安徽省首名被辞退的大学生“村官”。这名大学生“村官”为什么被辞退?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日前,《新安晚报》记者赶赴凤阳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一:辞退
大学生“村官”被辞
“意外”被辞 奔波期待转机
9月19日,凤阳县人事局工作人员突然找大学生村官韦保国谈话,告诉他今年考核没有通过,县人事局要将他辞退。 突然被辞退让他措手不及。记者找到韦保国时,他正奔波于凤阳县人事局和相关乡镇,并向凤阳县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发了手机短信,希望事情能有转机。
被辞理由有三
一是今年6月份,他与别人在网上发生摩擦,影响不好;
二是他在没请假情况下多次不到村里上班;
三是他没有创业意向。
被辞:大学生村官感到意外和委屈
去年,韦保国通过招考成为凤阳县一名大学生“村官”。按照计划,他今年9月3日到9月13日到村庄调研,14日到17日调档,可当他把档案调过来。对于被辞退的结果,韦保国感到很委屈,“我一年来工作很努力,遭到淘汰让我很意外。”
像韦保国一样的大学生“村官”,凤阳去年共招了19名,其中11名留了下来。在韦保国看来,自己这一年做了很多工作:
一直在协助村两委做好工作;年前年后,开了三期农民培训班,向农民介绍现代农业和食用菌技术;协助村里做好农村医疗保险工作,并参与了村道修建等。按照合同规定,“我做了自己分内的工作。”
就辞退理由中提到的“没有创业意向”,韦保国有些纳闷的说:
今年2月份,凤阳县曾开有关会议,要求大学生“村官”停止创业;但随后,政策又有了改变,鼓励大家创业。“培训期间,我所在的小组也提出了创业计划,想了很多办法,提了很多意见。”
关键词二:说法
“完全按合同办事”
25日上午,凤阳县人事局局长高峰就此事解释说,县里在作出决定的时候非常慎重,还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最终决定按照合同办事。”
高局长说,去年招考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没有进行任务细化,没有年度考核内容,只是让他们辅助村两委开展工作。
与大学生“村官”签订的合同上规定,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
“经过村里证实,村民有一段时间见不到韦保国。”因此,人事局完全按照规定解除他的合同。“如果韦保国不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到法庭起诉。”
对于韦保国提到的创业意向问题,他对此解释说:
今年2月份,一些大学生贷款创业,可能带来很多风险,因此,县里进行了“刹车”。而现在,让大学生“村官”创业,概念已不一样。“村官创业,不以赚钱为目的,主要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村民致富。”
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