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业逃避为员工参保的责任和义务,加之劳动者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对社会保险的认识还不够,特别对一些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他们
工资低、流动性大,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把钱拿到手好养家糊口。”硚口区社保处处长曹汉民等代表认为,目前社会保险征缴难的主要原因是社保体制还不够健全,导致想参保的保不了,不想参保的又拿不到钱。
执法人员代表们建议,尽快修订《劳动法》,出台《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社会保险法》、《武汉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规范劳动关系;采取市区垂直管理,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调整劳动保障监察体制;规范社会保险体制。
打工者:盼得到更多社会保障
“我是某公司物业部的一名职工,来公司一年多了,但公司既不跟我签合同,也不为我办社会养老保险。像我这样的人,公司有30多人,真诚希望劳动部门为我们这些弱势群体做主……”
这是一封匿名举报信中的内容。正如举报人所言,相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打工者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因此,在这次《劳动法》执行情况调研中,职工及进城务工人员代表的切身感受是人大检查的重点。
江师傅,一位有着12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他告诉检查组,自己开车12年,虽然与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可是从来没见过合同样本。“我问过许多同行,他们很多人的经历和我相似,不知道合同文本是什么样,也不知道该到哪里查询”。
据职工代表们反映,我市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企业、大型外资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高,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也开始推行。如武锅集团、武汉有机、百威啤酒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签订率基本达到100%%,且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的比例较高,又如武烟集团达到了85%%。此外,武汉公交集团除与3万多名员工签订个人劳动合同外,还签订了集体合同。
检查组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个体经济组织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较低。有的用人单位用承包合同代替劳动合同。有的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把劳动合同期限订为1年;还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
劳动保障问题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私营性质的餐饮、中小型制造企业尤为突出。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没有参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难以按现行制度参保。比如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出租车司机分为两班倒,然而,同样是开一部车,同样的工作时间,代班司机却无法享受社会保险。
“送气工是个靠体力吃饭的行当,大多数‘黄马甲’不奢求有多高的报酬,仅仅是希望依靠年纪轻、腿脚好,图个养家糊口。”来自市燃气热力集团的送气工彭小兵说,没有基本社会保障,使这一群体普遍产生了危机感,害怕年老体衰时被淘汰出局,后半生生活无着。